□台传媒记者 周丽丽
【资料图】
相较于其他水果,枇杷的果期特别短,只有一个多月时间。
眼下,枇杷采摘进入尾季,桐屿街道小稠村村民依旧忙碌,收集枇杷叶、打理之前采集的枇杷花,500多户果农告别了枇杷季后“无活可干”的局面,为制作枇杷露而再度忙碌。
延长产业链条
拓宽增收渠道
桐屿街道是远近闻名的“中国枇杷之乡”。其中,枇杷种植最集中连片的当属小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枇杷。
小稠村支委张金昌说,枇杷、杨梅是小稠村的重要农产品,也是当地果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枇杷季一过,村民往往就没有其他农活可做了。
“500多户村民,90%以上都种植枇杷,采收完毕后,很多村民就‘失业’了。”如何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村民的致富路,成为了压在张金昌等村领导的心头的一件“心事”。
“我有个祖传土方,可将枇杷的花、叶变废为宝,熬成枇杷水,具有润肺、止咳、健胃、清热等功效。”村民任月丽的话让村领导们萌发了灵感。
张金昌说,枇杷露自古有之,在台州民间,很多人会摘取枇杷叶煮水喝,对治疗咳嗽有很好的帮助。对种植枇杷的小稠村来说,枇杷叶取之不尽,如果能通过深加工,制作成止咳饮料,就能完美解决枇杷收益周期短的问题。
日产2000瓶 渐成网红饮品
“枇杷露的推广并不容易。”张金昌说,两年前,小稠村里与任月丽合计,由政府投建厂房,引进机械化流水线。任月丽以技术入股,负责生产,村里负责营销工作。
最初生产的稠记枇杷露,根据古法配方,除了枇杷叶之外,还加入了枇杷花、鲜白茅根、冰糖、川贝等。
但稠记枇杷露属食品,川贝属药品,小作坊规范化后,川贝需从原先的配方中剔除。为此,在咨询了很多老中医后,小稠村改良了配方,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甘草、罗汉果、胖大海、杏仁等食材,再熬制12个小时,炼成枇杷露。
“小稠村的枇杷露通过消费者间的口口相传打开市场。从效果上来看,还有很大的空间,之前试着投产一年多,销售额大约100万元左右,处于基本维持生产经营的状态。今年在街道帮助下,不少村民开始在网上直播卖货,饮品的销量逐步上升,成为了网红饮品。”张金昌说,经过创意包装,“稠记枇杷露”越发时尚洋气,甚至卖到35元一瓶,今年村里还将量产上市。
一村富不算富,围绕连片组团,桐屿街道推动小稠、上山童、凉溪、东明、下庄卢等5个村,合股成立小稠农旅发展有限公司,除开发稠记枇杷露外,还与商超合作,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