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计划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110亿元,计划新开业吾悦广场及委托管理在营项目20座。”
在4月3日的业绩会上,新城控股(601155.SH)董事长王晓松提出了今年关于商业运营方面的目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去年房地产行业的急剧调整中,大多房企的住宅开发业务受到影响,新城控股也未能避免。
据其披露的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去年新城控股实现总营业收入约1154.57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销售营业收入为1049亿元;物业出租及管理营业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3.94亿元。
销售方面,2022年新城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额约1160.49亿元,销售面积1191.52万平方米。按区域划分,长三角区域占比48%,中西部区域占比28%,环渤海区域占比17%,粤港澳大湾区占比7%。
截至2022年12月末,新城控股可售土地储备是4915万平方米,已售未结是2914万平方米。从城市能级来看,约62%位于高潜力城市如一二线及长三角的三四线城市,其他地区的三四线城市占比38%。
相比住宅业务,新城控股去年商业运营板块的收益仍有提升,2022年商业运营总收入首次超百亿,达100.06亿元,同比增长15.82%。
新城控股表示,运营中的吾悦广场不仅能带来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同时也可为公司的融资性现金流带来帮助,“再加上消费基础设施REITs推出,更优化了吾悦广场的估值体系。”
截至报告期末,新城控股在全国140个城市布局194座吾悦广场,已开业吾悦广场140座,开业面积1319.74万平方米,整体出租率95.13%。
其中,过去一年新城控股共有14座管理输出的吾悦广场实现商业运营7亿元,占商业运营总收入7%,较2021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
在商业层面,王晓松表示接下来要做深度运营,即把空间运营转变成用户运营,将过去的招商思维转变成经营思维,需要更加关注长期,不过分关注短期目标。
“个数不再是第一选择。”王晓松明确道,目前的14个轻资产项目有好有坏,今年决定退出其中一个,即乌兰察布吾悦广场项目。现在对于新城整个轻资产而言,还是以选择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为主。
对于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市场走向,王晓松总结为“前低向平”。
从政策层面来看,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即房地产重回国民经济支柱地位,以及房主不炒。无论是在供给端还是需求端,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监管机构,都在不断出台利好政策,在积极恢复市场信心。
王晓松指出,以供给端为例,从“第一支箭”的信贷支持到“第二支箭”的债券融资,再到第三支箭的股权融资,三支箭新城控股都恰到好处被射中。需求端则比较多元,因城施策,不同城市面对政策传导的反应速度也不一样。
“今年一季度整体肯定比去年四季度要好,哪怕是3月份有所回落,但市场依然还是一个复苏端。所以今年可能会是前低后平吧,这个判断应该是行业共识。”
如果从长远来看,王晓松认为,每年起码有10亿平方米以上的需求量,所以市场不缺房子,只是缺好房子,“在这么大的规模、容量下,相信新城仍有一定的机会。”
目前新城重点就做两件事,其一是积极用资产对接资本市场,以获取稳定的再发展资金;其二是坚持以产品力为结果铸造公司能力。
“我们今年年初的可售货值是在1000亿,按照预计可推出来的货值可能有800-900亿。”
王晓松也强调,新城对于住宅和商业这两个发展方向不会改变,但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已经完全发生变化。
比如在开发端,新城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手艺人,一个服务者。因为无论是做代建代管,还是和资金方合作的小股操盘,前提是要有过硬的产品、优秀的供应链,以及营销能力也要够强。
另外,在多数房企陆续债券违约的2022年,新城控股保住了“零违约”,去年偿还境内外公开市场债券127.91亿元,也因此获得了监管机构和资本市场认可,在融资端得到不断突破。
据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兼财务负责人管有冬介绍,2022年新城控股发行三期中期票据共计40亿元,并获1400亿元银行意向性授信额度;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盘活吾悦广场22座,为融资性现金流提供补充。
进入2023年,在多项利好政策支持下,房企再融资环境有所改善。3月13日,新城控股发布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其中2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他将投向公司在建项目,保障项目交房周期和质量。
对于此次定增计划的进展,管有冬表示,已经于3月13日通过董事会审议,在3月29日通过了股东大会审议,接下来会以最快的速度上报到交易所申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