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检察院组织召开的“瓶安到家”燃气安全座谈会现场。
今年3月底,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再次走进辖区某村庄。看到村民家中都用上了贴着二维码的正规气瓶,他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条消息牵出废旧气瓶回收乱象
“检察官,我在一家废品回收站外看到了一只锈迹斑斑的废旧气瓶,好像还刺刺冒着白烟。”2022年5月底,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益心为公”志愿者、区人大代表孙婷婷在途经辖区某乡镇时,看到一家废品回收站外随意摆放着废旧气瓶。
收到线索后,淮阴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第一时间前往事发地调查,看见废品回收站内有不少锈迹斑斑的废旧气瓶零散地堆放在角落,周围还有废纸箱、木板等易燃物。办案团队又随机走访了7家废品回收站,发现这7家回收站非法收购废气瓶共37个,其中1家回收站还存在煤气泄漏问题。
“气瓶属易燃易爆特种设备,是国家禁止收购的金属。私自收购、切割气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将严重危及周边群众的生命安全。”该院副检察长潘凌云第一时间要求公益诉讼办案团队对辖区内废品回收站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专项行动消除废旧气瓶回收安全隐患
2022年7月14日,淮阴区检察院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对全区气瓶生产、经营、使用、回收的全过程监管,并督促经营单位做好对报废气瓶的回收处理工作。
收到检察建议后,淮阴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在全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非法回收气瓶专项检查行动,共检查全区111家废品回收站,张贴150余份《关于禁止非法回收气瓶的通告》,同时,积极引导各充装站点回收居民的废旧气瓶。
“因历史原因,一些居民手里留存的废旧气瓶成为监管盲区。”据淮阴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的正规气瓶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就可以看到气瓶的编码、充装点、充装时间等信息。但是,一些居民用的还是很久之前的气瓶,无法去正规充装站点充装,他们索性就把气瓶卖给废品回收站,或者找流动气贩上门帮忙充气。这些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严重时会导致燃气泄漏起火,甚至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人员财产损失,俗称“黑气瓶”。
整改期间,淮阴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组织辖区现有的8家充装站点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会议,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如今,各站点对自有产权气瓶严格实行“一瓶一码”,确保报废、违规翻新等不合格气瓶无法流入市场;对充装环节发现的达到报废标准的气瓶,由相应资质单位进行集中报废处理,实现气瓶流通闭环管理。整治行动督促全区9个气瓶检测站依法报废处理气瓶近万只。
部门联动掀起“黑气瓶”整治风暴
办案团队在走访中了解到,气瓶作为压力容器,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但是燃气安全的主管部门是住建局,气瓶盛装的液化石油气作为危险物品,其运输由交通运输部门监管……气瓶存储、充装、销售、回收各流程的监管,涉及到住建、市场监督管理、消防、公安、应急管理以及属地政府等多个部门。
为解决“监管交叉”问题,今年2月9日,该院组织召开“瓶安到家”燃气安全座谈会,邀请辖区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5家职能部门代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会。各职能部门针对报废气瓶回收以及规范整治瓶装燃气充装、运输等问题进行充分研讨。最终,各职能部门一致认为,要想彻底解决“黑气瓶”问题,就要解决瓶装燃气供应点布局问题,特别是乡村偏远地区安全用气问题。
座谈会上,各单位签订了《瓶装燃气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在落实本地燃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淮阴区乡村新增10个瓶装燃气供应点,由乡镇送气工在提供上门送气服务的同时进行气瓶、灶具安检,对于发现的“黑气瓶”免费置换自有产权气瓶;发挥基层网格员和送气工的作用,建立“黑气瓶”线索举报奖励机制。对此,检察机关进行跟踪监督。目前,瓶装燃气安全专项行动已经在淮阴区丁集镇和高家堰镇开展试点,新设乡村供气站点3个,取缔非法供应点2个,置换“黑气瓶”21只。
“气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检察机关在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同时,找准源头发力,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性,做到了从源头上消除重大风险隐患。”江苏省人大代表、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刑警大队副教导员李宁肯定道。
[版面编辑:郭琦] [责任编辑:何慧敏]